Pages

2014/02/25

增進寫作能力:學術寫作跟你想的不一樣


增進寫作能力:學術寫作跟你想的不一樣
這些學術書寫方式的轉變,是經過許多年的學術上的國際交流與洗禮才慢慢形成。這也表示著,英文學術文章的門檻沒有以前這麼高了,所以對於英文是第二語言的人來說,困難度也降低了許多。不過相對的,一篇少了華麗語言的包裝的文章,如果寫出來的東西還是讓人看的滿頭霧 水,不夠簡潔有力,那整篇文章的缺點就更容易被放大。


學術文章的種類有很多,常常用到的包括期刊中的 research article 和 literature review,還有考 IELTS、GRE 和 TOELF 會寫到的 essay ,在各個類別中,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變化。雖然學術寫作的風格這麼多變,但是它們都遵循一定的規則模式,在這篇文章中,我想分享學術文章的幾個要點,其中包括 Structured, Succinct, Precise, Simple, Formal.


架構分明 (Structured)

寫學術文章的目的是要表達你的論點,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任務,因為你要敘述的可能是嶄新的理論、複雜的概念、高深的研究,文章的讀者更是多元,有可能是對這個領域如數家珍的學者,也可能是一知半解的學生,可能是跟你觀念一致的同僚,也可能是與你意見相左的對手。因此,你更需要就是要把觀念清 楚地傳達出去,讓不同背景的讀者看懂。

一篇架構分明的學術文章,最基本的就是要有 introduction, body, conclusion,光是寫 introduction 就是一門學問,因為在這個段落中,不但要清楚地說明這篇文章的論點,還得讓讀者熟悉你想要討論的主題,所以你需要根據讀者的程度來決定 introduction 的深淺。在 conclusion 中,應該對文章中的論點做總結,同時也要避免使用與開頭重覆的句子。你可以提出在未來的研究應該思考的方向,但是除非有充分的佐證,不然你不應該在結尾的時候, 突然丟出一個從來沒討論到的新論點。除此之外,title, abstract, introduction 提到的內容都應該在文章中充分闡述,沒有足夠的論點就不應該亂下結論。

學術文章的每一個段落,在分開看的時候,段落都要完整而且主題分明,讓人一看就知道重點在哪裡。整篇文章看下來,每個段落都要有存在的意義,而且文章的前後要連貫,不能突然就從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。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前後不連貫的例子 :

I used to study mathematics in college, and after my graduation, my future career goal is to become a graphic designer, and right now I am working as a computer scientist using my mathematical skills. Therefore, I would like to apply for your PhD program.

在上一個段落中,文章的主題跳來跳去的,而且發生的事項沒有什麼相關性,是不洽當的寫法。你必須想辦法讓毎件事情有一些相關性,每個句子緊扣在一起,讓讀者比較容易理解。

另 外,寫一篇學術文章必須有很嚴謹的規劃,所以無法像 creative writing 一樣,有較多自由發揮的空間。除非是特殊的情況,不然不可以一下子講到過去,一下子又講到未來。文章除了邏輯要正確以外,所有的觀點也要一致,不能顛三倒四的,一下子支持正面的論點,一下子又說反面的論點比較好。建議大家整篇文章寫完後,一定要很嚴格地檢查自己的文章, 以確認文章的前後是否相互牴觸。有的時候你會選擇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,探討正反兩面的論點,這時候就要使用客觀的語氣,貫徹中立的態度,不然會讓人覺得文 章反反覆覆,不知道你站的哪一邊。


句子簡潔 (Succinct)

簡潔的句子可以幫助你在更短的篇幅中加入更多的論點,讀者閱讀起來才會更有效率。如果你寫的 是一篇將要發表在期刊的文章,簡潔的句子能夠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到更多的論點,所以就可以更了解你的思維並更有可能接納你的論述。如果你的文章有字數上的限制,那使用簡潔 的句子當然就更顯得重要,這樣做可以幫你在有限的字數中加入更多的想法,讓你的文章內容更加豐富。

讓我們來比較以下的兩個例子 :

A: I have a friend who always thinks that things will be better, easier, or more successful than is actually possible. (20 words)

B: I have a friend who is optimistic. (7 words)

乍看之下,第一個句子使用了較複雜的句型和比較多的形容,似乎比較專業,但是眼尖的人很快就會發現,句子中很大的部分都可以用 optimistic 這個字來取代,其他的都只是贅字,加入這一大段話只會讓文章很難讀又沒有重點。在第二個句子中,只用了1/3的字數就已經點出重點,省下來的字數,就可以 用來舉些實例,或多加些內容來讓文章更有說服力。

有些台灣的學生,喜歡用冗長的句子來湊字數。假如有時間的限制,而且真的想不到新的論點,這或許是個勉強可行的策略,不過,對於 native speaker 來講,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是多餘的字。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我會建議學生在原有的論點上加以延伸,或是舉更多的例子,來增加文章的長度。


選字精準 (Precise)

在學術文章中,如果一個字帶有數個不同的意思,就應該盡量找另外一個更貼切字來替代,或是改用另一種表達的方式,讓讀者不會造成誤會。所以在大多數的時候,不應該使用”have”, “get”, “do”之類的字眼,因為它們的語意太多了,很容易產生混淆。

也有很多時候,台灣的學生由於對英文的用字不熟悉,會選用錯誤的字彙,我在批改台灣學生的文章時,常常看到這樣的句子 : “I must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-operate with professors from other departments ...”

其實,這個句子文法是正確的,但是讀起來很 awkward,因為裡面有兩個錯誤的用字。

第一、Must 是必須的意思,帶有命令或強制的語氣。例如:You must wash your hands before you eat.(你在吃東西前必須洗手)。在這個句子裡,must 是拿來命令對方要洗手,所以是恰當的用法。

但是在原先的例句中,原作想寫的是:我在將來一定會有很多與別人合作的機會,在這裡使用 must 並不恰當,這樣聽起來很像在命令對方,一定要讓你跟別人合作的機會。原作想表達的語意,應該是未來會努力爭取,所以一定會有合作的機會,所以可以改成 “I will definitely/certainly have more opportunities...",這樣才比較符合原意。

第二、co-operate/cooperate 的意思雖然是合作,但是帶有配合的語意。例如:上課的時候,老師要求學生配合,要安靜聽課並守秩序,或是警察要求駕駛配合進行臨檢。

但是學術上的合作,講究的是兩方一起貢獻所學,不是只有一方單純地配合另一方。所以學者與學者之間,或是大學機構之間的學術合作,正確的用字是 collaborate,這樣才能說明你想跟別的系所在研究上一起合作,而不是你要求別的系所在做研究的時候要配合你。

英文裡面還有很多字彙,字與字之間只有像這樣微小的差異,寫作的時候要盡量分清楚,才不會詞不達意。 


用字簡單 (Simple)

近年來的學術文章愈來愈講究用字簡單,許多指導寫學術論文的書,都建議文章要盡量使用淺顯易懂的字彙,避免使用過多的 big words/fancy words。其中的一本由 Harvard 大學教師所寫的教授Academic Writing的書,甚至建議大家要避免使用 Utilize 這個字,替換成 Use 會比較好。

撰寫學術文章與參加作文比賽不同,為的不是比誰的寫作能力比較強,而是要讓讀者可以理解文章的內容,你想要做的是 inform 讀者而不是 impress 讀者,所以只要使用簡單的字彙,文章書寫流利,讓大家都能瞭解即可,不需要特別使用艱澀難懂的字,這種趨勢在學術期刊中或是在書信來往中都是如此。如果你真的很想在文章中放 big words 的話,偶爾用個幾次就好,不需要整篇從頭到尾都放,看起來太文縐縐了。

其他可以替換的字彙還有:

ameliorate -> improve
commence -> begin

用語正式 (Formal)

雖然在上一段中講到要用淺顯易懂的字,但不代表就可以用一些不專業的口語用字。現在大多數的學術文件中,使用非正式(informal)的英文仍是不被允許 的。就連是在對話中使用的口語,也要視場合來選字,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中,也不應該使用哩語或是太過口語的英文。在考試中更是如此,IELTS、GRE 或 TOEFL 不論是寫作或是口說的項目,如果要拿高分,都應該盡量使用正式的字詞。

比較口語的文字中,常見的有:kids, ok...

這些字用在學術文件是比較不恰當的,應該用以下的字取代:

kids -> children
ok -> acceptable

有些字聽起來是比較 neutral 的,不過也應該盡量換成比較保險的字,例如:

bad -> unsatisfactory
cheap -> inexpensive/cost effective

以上的五個重點,講的是現在主流的學術寫作風格,但如果你的寫作風格是比較文藝的 (artistic),那也不需要刻意做改變,只要文章流利,邏輯正確並有說服力,依舊是很棒的學術文章。

如果你的文章是要投稿到學術期刊的,那更不用擔心文章中是否使用漂亮的句子,因為稱職的 reviewer 不會因為英文寫得不夠漂亮,就把你的文章退回來。一篇文章如果只有華麗的語言,太過咬文嚼字,但是內容空洞,這才是最大的致命傷。我自己或是我認識的教授當 reviewer 的時候,只要是句子通順明瞭,不至於辭不達意,我們就不會在文法上或是標點符號過份挑剔,我們著重的還是文章的邏輯、還有前因後果連結與相關性,以及文章的豐富性。只要文章論述站得住腳,在刊登前期刊會有內部專業的 editor,依據期刊的書寫風格,對文章的文法與選詞用字統一做整理。

寫 admission essay 或是課堂上要交的報告的情形又稍微不同,因為沒有 editor 幫忙修改,所以更需要在選詞用字和文法上下功夫,確定在字句之間沒有出錯。由於 admission committee members 還有改報告的人,都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讀過很多人的文件,所以沒辦法在每份文件上慢慢琢磨,猜你想表達的是什麼,所以最好是把文章寫得清楚明瞭,愈簡潔有力愈好。


如果你之後準備出國求學,或是已經在國外讀書,想要加強英文寫作實力,可以參考EssayCrafter

你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:
增進寫作能力:英語課本沒告訴你的事
增進寫作能力:讓人一頭霧水中文式英文
增進寫作能力: 有樣學樣的造句練習
SOP 寫作系列(大綱): 英文讀書計畫的每一段要怎麼寫?